在三门镇杨柳村才塘组的一座老房子里,记者见到了水根。水根姓石,生于1989年,名字里的“根”字,代表父母希望他自强自立。
这些年,身患残疾的水根曾在外漂泊,打零工维持生计。2017年回乡后,在区残联创业培训项目的帮助下,他坚定信心,加入养殖生态合作社,成为残疾人创业中的一员。
身患残疾生活迷茫
水根是个苦命的娃。他出生没多久就患上了一种怪病,两条腿长得跟普通人不一样,特别细小,到两岁多时,已被确诊为先天性肢体残疾,属于三级残疾。
虽然他肢体三级残疾,但走路还行,只是走不快而已,生活能自理。初中毕业后,他的母亲去世了,他辍学在家,一待就是一年多。而后他背起行囊,走出家门,先后去了湘潭、东莞、株洲城区等地的工厂打工,所干的工作全是流水线上的活,有什么做什么,从不挑剔。
四处飘零,打工谋生,一晃10来年过去了。蓦然回首,他还是一无所有,手艺没学到,钱也没存多少。
村里的同龄人,成家的成家,创业的创业,而他,越发感到迷茫。
借钱创业奋力一搏
2017年,回乡后的水根听说区残联有个创业的项目培训,就报了名。通过十天的培训,他坚定了信心——要创业。
经过反复思考,他决定从事种植养殖。在区残联的帮助下,他开始选场地、找合伙人、注册合作社……就这样,在他的带领下,2017年12月,三门镇残疾人水良种养殖生态合作社正式成立,合作社社员加他一起共7人。7人都是残疾人。
“我们7人有养鸡的,有养猪的,有养鱼的,还有种水稻的。我主要是养鸡。当时,合作社进了鸡苗5000只、猪崽100头、鱼苗1000余尾,还种了80亩水稻,总投资15万元。”水根说。
“种植养殖辛苦不说,而且风险很大。这个你想过没有?”记者问他。
“人们都说搞养殖有风险,包括我家里人,最初听到这些话,我也有点动摇。但我想,残疾人不搞事业,没有别的出路,于是我就跟其他几个社员讲,人生在世,最难得的是拼搏精神,只要我们坚持,老天一定不会辜负我们。”水根说,在他的鼓励和带动下,这6名残疾朋友,都下定了决心,大家一起干。
克服困难望见曙光
没想到,合作社成立之初,水根就遇到了一次打击。
“2017年4月,鸡棚里的鸡一批批莫名其妙地死去,今天20只,明天30只。我估计是鸡瘟,但该预防的措施都做了,也没点办法。我每天看着死去的鸡,心里真的难受,心想万一我这几千只鸡都死了怎么办,那样就会背负十几万元的债啊。”水根说到这,眼眶湿润。
好在最后保住了大部分鸡。此后水根更是小心翼翼,在预防病疫方面做得一丝不苟。功夫不负有心人。如今他养的鸡长得很好,活蹦乱跳的,看着就招人喜欢。
“我的鸡就是散养,田间山头让它任意走,不喂饲料,不求快肉,一般养一年,有的还养两年。所以我的鸡不卖30块一斤,都划不来哦。”水根笑呵呵地望着他几千只鸡,坚定地说,“两年后,我要把债都还清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