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位学员,现代汉语练习题及答案公布如下,请参照复习:
现代汉语词汇部分训练题
1普通话即现代标准汉语,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,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,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作品为语法规范。
2一不变调规律:
“一”的变调有三点
“不”的变调有两种
3我国古代诗词讲究平仄,平指的是
4古汉字的结构方式即“六书”主要指、、、、、。
5形声字的结构形式六种(99页)、、、、
、。
6现代汉字通用字数量常用字数量(103页)
词汇部分
一、填空题
1、词最重要特点在于:它是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_的语言单位。
2、“北京猿人究竟多少人一群呢?”这句话中共有12个语素8个词。
3、“小孩儿喜欢吃吐鲁番的葡萄”中包含了_9_个语素6__个词。
4、“流连”是单纯词中的双声_词,“妯娌”是非双声叠韵关系的词,“丁宁”是叠韵__词。
5、词是构成_短语_或_句子_的要素,语素是构成词__的要素。
6、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做_单纯词__。合成词是由_两个或两个以上__语素构成的词。
7、单纯词的特点是:不管它有多少音节,但只有_1_个语素。
8、复合式合成词有_种类型,它们是联合式偏正式动宾式主谓式补充式。
9、一种语言里所有的词语的总和叫做词汇__。
10、“鬼”、“神仙”等词的意义是对客观世界的曲折的或歪曲的反映。
11、同音词是指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声母、韵母、声调_都相同词。
12、同义词主要有两种类型。一是等义词。二是近义词___。
13、同义词的辨析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,一是理性意义方面,二是色彩方面,三是_词性和用法方面_。
14、“呆板”在“不聪明、反应慢”的意义上同机灵__一词构成反义关系。
15、成语具有以下基本特征:意义的整体性、结构的凝固性。
16、请将下列成语的缺字填上:
委_求全黄_美梦响_行云得_望蜀名_其实
重蹈_辙_发难数天崩地_直_了当真知_见
17、在①组空缺处填入加点词的同义词,在②空缺处填入加点词的反义词,使之构成一个成语。
①生_死别报仇___吞活剥__激昂求_责备心_气和改弦_辙__奉承
②___小异_洋结合大智若_不_则退以攻为__为今用外_内方化险为_
18、词义演变的途径有以下几种:词义扩大、词义缩小、词义转移。
二、判断题
1、词和短语的区别在于,词是能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,短语不是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。(√)
2、词代表的音节前后可以停顿。(√)
3、“大海”和“大浪”都是短语。(×)
4、在一个单音节语素构成一个词的情况下,一个汉字表示的是一个词,这时一个汉字和一个词是相当的。(√)
5、词与词汇的关系是个体与集体的关系,无论如何,词汇不能用来指单个的词。(√)
7、“蝴蝶在西双版纳的森林里飞舞。”这句话里包含了7个语素。(×)
8、单纯词是由单音节语素构成的。(×)
9、联绵词的两个音节连在一起才有意义,不能分开去解释各个音节的意义。(√)
10、三个音节以上的单纯词绝大多数是音译词。(√)
11、合成词都是由两个语素构成的。(×)
12、“老式”、“老大爷”中的“老”是词根。(√)
13、“刚刚”、“馍馍”、“断断续续”都是重叠式合成词。(√)
14、“盼头”、“白头”、“船头”中的“头”都是词缀。(×)
15、“割草机”是偏正式合成词。(√)
16、“怯生生”、“慢腾腾”中的“生生”、“腾腾”是词缀。(√)
17、“仓猝”是双音节合成词。(×)
18、专有名词的词义没有概括性。(×)
19、词义除包括概念意义之外,还包括附属色彩。(√)
20、现代汉语中,多义词是多数,单义词是少数。(√)
21、词的引申义只指从原始义或基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。(×)
22、单义词没有歧义,不少科学术语、鸟兽、草木、器物的名称都是单义词。(√)
23、多义词和同音词都是用同一语音形式表示多个意义。(√)
24、“怪脾气”的“怪”和“怪好看”的“怪”是同音词。(√)
25、“吉他”和“六弦琴”是一对等义词。(√)
26、“辽阔”与“宽阔”的不同主要在形状特征和适用对象上。(√)
三、单项选择题
1、语素是C
A、最小的语音单位B、最小的意义单位C、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单位D、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意义单位
3、“一对花瓶”、“你说的对”、“面对未来”中三个“对”代表C
A、一个词B、两个词C、三个词D、只代表音节,不代表词
5、“惆怅”一词是B
A、叠韵词B、双声词C、音译词D、非双声叠韵词
6、“珊瑚”一词是A
A、联绵词一个语素B、音译词一个语素
C、偏正式合成词两个语素D、联合式合成词两个语素
7、“沙哑”和“沙发”中的“沙”C
A、都是语素B、都不是语素
C、前者是语素后者不是语素D、前者不是语素后者是语素
8、“雷峰塔”、“塔吉克族”、“一座塔”中的“塔”分别是B
A、词、语素、字B、语素、字、词C、词、字、语素D、语素、词、字
10、“雄性”是A
A、词根加后缀B、词根加前缀C、并列式合成词D、偏正式合成词
11、“龟缩”一词的构词方式是C
A、主谓式B、补充式C、偏正式D、单纯词
12、“安培”是B
A、联绵词B、译音词C、并列式合成词D、偏正式合成词
14、“虚心”和“虚伪”的区别是B、
A、语义轻重不同B、感***彩不同B、范围大小不同D、语体色彩不同
15、“同”和“陪同”的区别是A
A、语体色彩不同B、感***彩不同B、意义的轻重不同D、范围大小的不同
16、“喂养”和“饲养”的区别是D
A、动作的行为特点不同B、动作行为的施事者不同
C、语义轻重不同D、支配对象不同
17、“边疆”和“边境”的区别是C
A、集体与个体的不同B、性状特征不同C、范围大小不同D、语体色彩不同
18、“明亮”在“光线充足”意思上的反义词是A
A、昏暗B、暗淡C、模糊D、黝黑
19、从给出的几个词中选择最恰当的一个填入括号。
⑴这篇文章内容还好,但是结构(B),层次不清,必须重写。A、杂乱B、混乱C、紊乱
⑵中国的封建社会(A)了三千多年。
A、持续B、连续C、继续
⑶人固然应该生存,但为的是进化;也不妨受苦,但为的是C)将来的一切苦;更应该战斗,但为的是改革。
A、破除B、废除C、解除
⑷一座新盖起来的乳白色的三层小楼(B)在校园的右侧。
A、耸立B、矗立C、屹立
4、下列各组词中全部是联绵词的是A
A、仓猝、唐突、阑干、苗条、蝙蝠B、坎坷、蟋蟀、枇杷、卢布、拮据
C、详细、伶俐、逍遥、葫芦、蒙胧D、游弋、叮咛、摩托、喽罗、吩咐
⑸王老师亲切的(B),使小陈明白了自己的错误。
A、教育B、教诲C、教训
⑹这种仪器非常(B)复杂,操作时一定要小心。
A、精细B、精致C、精彩
⑺作父母的不应该(A)孩子的缺点和错误。
A、袒护B、庇护C、保护
⑼但倘有同一营垒中人,化了装从背后给我一刀,则我的对于他们的憎恨和(C)是在明显的敌人之上的。A、蔑视B、请示C、鄙视D、藐视
⑽农工们把他们辛勤劳动的(B)果实送到了战士们的面前。
A、丰盛B、丰硕C、丰厚
五、分析题
1、指出下列词中哪些是单纯词。①阿訇②阿门③支那④罗汉⑤胡同⑥镭射⑦和尚⑧苏打⑨探戈⑩卡通
①阿訇/阿谀②阿飞/阿门③支配/支那④罗盘/罗汉⑤相同/胡同⑥镭射/放射⑦和平/和尚⑧苏打/苏醒⑨探戈/探险⑩普通/卡通
2、分析下列新词的结构方式。①动宾②偏正③联合④偏正⑤动宾⑥补充⑦主谓⑧联合⑨偏正⑩偏正
①脱贫②特区③离休④飞播⑤牵头
⑥落实⑦民办⑧开放⑨责任田⑩双休日
3、指出下列外来词的类型。①音译②音意融合③音译加意译④音译加意译⑤音意融合⑥音译⑦半音译半意译⑧音义融合⑨字母外来词⑩字母外来词
①哈达②幽默③啤酒④宝刹⑤维他命⑥吉卜赛⑦冰激淋⑧俱乐部⑨B超⑩VCD
六、改错题
1、改正下列句子中用得不妥当的词语,并说明理由。
⑴他是个拘泥的人,不喜欢随便与人交谈。
⑵方方和亮亮是双胞胎,我不了解哪个是哥哥,哪个是弟弟。
⑶病人的衣服要消毒,不然它可能传染病菌。
⑷在实施一项正确的方针时,不同的态度往往会产生不同的后果。
⑸学术交流大会在礼堂中举行,会场陈设得非常庄严。
⑹干部要深入基层、联系群众,广泛征求群众意见,遇事要多和群众协商。
2、改正下列各句中用得不恰当的成语。
⑴他站得高,看得远,居高临下地论述了个人前途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关系。⑵教室里新安装了两个较大的日光灯,当电门打开的时候,灯火辉煌,一片通明。
⑶他又熬了一个通宵,第二天只见他两眼布满了血丝,呵欠一个接着一个,精神显得一蹶不振。
⑷老王在会上作了重点发言之后,李书记又作了重要的补充,他们两人一唱一和,问题讲得十分透彻。
⑸当部队顺利通过横跨在深谷上的木板之后,首长命令立即拆除木桥,来了个过河拆桥,把尾随的敌人隔在了深谷的彼岸。
⑹老人动脉硬化,两只手会情不自禁地抖动起来,多年不写东西了。
改错题答案
1、⑴“拘泥”改为“拘谨”。词的用法(词的句法功能)不对。
⑵“了解”改为“知道”。两个词的动作行为特点不同,词义程度太重。
⑶“传染”改为“传播”。支配对象不妥。
⑷“方针”改为“措施”。支配对象不妥。“后果”改为“结果”。感***彩不对。
⑸“陈设”改为“布置”。支配对象不妥。
⑹“协商”改为“商量”。语体色彩不对。
2、①“居高临下”是指“占据高处,冲着低处”,形容所处地势有利,用在此处不妥,可改为“高瞻远瞩”。
②“灯火辉煌”原义是“灯光、烛光通明,光辉灿烂”。现代常用来形容比较庄重豪华的环境的通明灯光。用在此处不妥,可去掉。
③“一蹶不振”的原义是“一迭倒就爬不起来”,常用的比喻义是“一受挫折就再也振作不起来”。用在此处不妥,应改为“精神不振”。
④“一唱一和”常用来比喻“互相配合,互相呼应”。含有贬义。此处使用不妥,可改为“互相配合”。
⑤“过河拆桥”为贬义成语,常比喻“目的一达到,就把帮助自己的人一脚踢开”。此处使用不妥,可将句中“来了个过河拆桥”删去。
⑥“情不自禁”是“激动的感情不能抑制”,着重在内心的活动,只用来形容整个人,不能形容人的某一部分。可改为“不由自主”。